2019年6月10日晚22时56分,前国家副主席、开国上将王震之子,原中信集团董事长王军逝世,享年78岁。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王军曾参与创办中信集团,并掌舵中信集团11年,在他的带领下,中信集团打破了中国金融业实施多年的绝对分业的模式,并开始朝混业的方向进行探索,顺利度过亚洲金融危机。中信集团的总资产从1000多亿元增加到近8000亿元。
2006年,王军从中信集团卸任,退休后出任朝向集团董事长,此后多因为高尔夫进入公众视野。2012世界高尔夫权力榜出炉,王军位列16,被称“王军先生凭借对高尔夫的热情以及敏感的商业触觉,对中国的高尔夫事业做出了强有力的持续推动作用。”
6月11日,中国高尔夫协会向王军治丧委员会致唁电,称其是中国高尔夫行业开拓者。
公开资料显示,王军1941年4月11日出生于湖南浏阳。1966年,王军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先后在江南造船厂和武昌造船厂担任工程师。
1977年至1978年,王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
1979年,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创办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集团前身)正式成立,王军参与创办并成为其中重要一员。历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业务部处长、业务部副总经理、总经理,中信香港公司董事长、
1986年至1993年,王军担任中信集团副总经理;1993年至1994年,出任中信公司总经理;1994年至1995年,担任中信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1995年起,担任中信集团董事长,正式开启了中信掌门人之旅。
在此过程中,王军并非一帆风顺。王军曾向媒体表示,1993年他接任总经理正值国家宏观调控时期,中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困难。
“公司总部的账面上现金只有两百万,大概能够维持一个半月的工资发放。”无奈之时,王军做了一个最坏打算——向子公司伸手,后来由于总公司现金回流,并没有动用这笔钱。但这让王军意识到现金流的重要性,一个大的计划在他心中酝酿。
1996年12月26日,王军签字同意以25%的折让价,即每股33元,配售3.3亿股中信泰富股份,给予以荣氏为首的管理层,获得了108亿元现金。其中2.91亿股由荣智健独得,其持股上升至18%(3.8亿股),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王军签字数日后,中信泰富的股价上涨到了38元,随后更涨到了58元钱。王军此举被一些人认为存在贱卖国有资产的嫌疑。
对于那段往事,王军后续回忆时曾言:“上级领导跟我谈话,严厉地批评了我,说是无组织、无纪律。当时我都想好了,无非是撤职,因为我是公司的头儿,如果有什么问题必须是我来承担责任。”
“有一笔账必须得算一下,创建中信泰富的时候,公司只拿约两亿元的资金,公司不但收回来一百亿,而且还保持了在泰富的控股地位。”王军称,即使为这件事情而被撤也值得,这是为公司做了一件好事。因为公司当时正处于“生死边缘”,内部的危机刚刚度过,外部的危机又扑面而来,必须当机立断。
王军称,“可以说这是我在中信唯一一件‘独断专行’的事情,其他的事情都是经过我们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依靠配售中信泰富股份换来的108亿元,中信集团依靠自身度过难关。王军说,“我们没向国家伸手去要钱。”
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信证券有“券商一哥”之称。自2006年一举拿下上市券商营收、利润“冠王”后,中信证券一直稳坐“券商一哥”王座。
然而,中信证券曾经却是家不知名的小券商。据《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此前报道,1995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华夏、国泰和南方证券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新巨头。1994—1995年,全国共有614家企业挂牌上市,可中信连一家ipo主承商的资格都没捞上。
王军认为,券商业务是中信集团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必须拿下企业ipo的主承销商。
1996年6月17日,耀华玻璃4500万a股网上成功发行,募集资金2.87亿元,中信证券因此收获承销费1000万元,实现突破。
而中信银行的发展,也离不开王军的决策。2003年,面临改制的中信银行已积累了300亿元不良资产,王军认为,求助其他机构只能导致中信银行贱卖。为了支持中信银行,中信集团三年内暂停所有行业投融资,全力扶持中信银行,数次向中信银行注资,填平不良资产。2006年,中信银行以超过净资产三倍的价格引入西班牙战略投资者bbva,成为当时外资机构参股中国商业银行最昂贵的交易之一。
在他的带领下,中信集团打破了中国金融业实施多年的绝对分业的模式,并开始朝混业的方向进行积极探索。中信控股自2003年以来就着手“中信金融通”的设计、研发工作,“中信金融通”意味着有混业经营基础的中信控股,已经在为混业经营做更进一步的尝试。2003年10月15日成立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管理经营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期货等金融业务的同时,又向具备广泛发展前景的基金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更重要的是,经过内部整合和初步混业之后,中信的资源协同效应被成倍地放大。
2006年,时年65岁的王军从中信集团卸任,在其担任中信集团掌门人的11年,中信集团总资产从1000多亿元增加到近8000亿元,净资产从100多亿增至500多亿元。
在其离职之时,当时有媒体报道援引其公司中层的评价:“可以说,没留任何败笔与遗憾”,称中信正蒸蒸日上,架子已完全搭好,业务主辅分明,会“有一股舍我其谁的冲动”。
“王军先生在中信服务了27年,担任董事长11年,在之前荣毅仁的基础上,率领中信员工努力奋斗,把中信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点。作为他的继任人,我对他表示崇高的敬意。”他的继任者孔丹曾这样评价。
在王军退休之后,2011年,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2014年8月,中信集团将中信股份100%股权注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实现了整体上市。
在离任中信前,他曾多次跟中信的同事提起过退休后的生活,描述过去中信国安高尔夫球场的草坪部当个草坪师的设想。
王军接受《高尔夫大师》访谈时曾表示,其从小学就喜欢篮球,80年代时因为上篮时跟腱断裂。慢慢开始打高尔夫,就打球来说,曾有一段时间“肯定是狂热分子”。
1996年,王军组织发起了中国高尔夫第一个正规的职业对抗赛事——海峡杯。担任中信集团董事长期间,王军先后建立和收购了7家高尔夫球会。
2006年,王军从中信集团卸任,退休后出任专业高尔夫管理公司朝向集团董事长,此后被称为“高尔夫狂热分子”的他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更多的与高尔夫联系在一起。被称为“凭借对高尔夫的热情以及敏感的商业触觉,对中国的高尔夫事业做出了强有力的持续推动作用。”
2007年,王军倡导创办高尔夫国际论坛;2009年,王军启动非营利项目——朝向白皮书;2010年发布了中国首本专业的高尔夫行业报告,此后逐年发布;重视及大力推进高尔夫球场设计建造及草坪研究,成立了朝向高尔夫草坪服务与研究中心。
2011年、2012年,王军连续入选世界高尔夫权力榜。在2012世界高尔夫权力榜中,王军名列16位。在朝向集团当时官网刊登的新闻稿中,称“王军先生凭借对高尔夫的热情以及敏感的商业触觉,对中国的高尔夫事业做出了强有力的持续推动作用。”
2013年,王军选址及领导建造,并亲任执行委员会主席的中信山钦湾高尔夫俱乐部入选世界百佳球场,世界排名第78位。该球场也成为是中国首家入选世界百佳的球场。
2013年12月,王军入选中国高尔夫30年最大贡献者榜单。
2014年5月1日,王军正式出任北京“球爱的天空”慈善基金会会长。该基金会网站显示为,“高尔夫爱好者自发组织成立的慈善团体”,“努力倡导社会公益理念”。
王军还曾任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特邀副主席、中国职业高尔夫球员协会主席、亚巡赛名誉主席、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
6月11日,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向王军治丧委员会致唁电,称王军是中国高尔夫事业开拓者,为中国高尔夫球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采写:南都实习记者高沛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