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记者 郝 筠 王占东
如同夏花绚烂、金秋阔爽,进入2018年夏秋,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喜事连连,一个个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提质增效、乡村振兴快速发展的产业项目在陇原大地谋篇布局、落地生根,开启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推进甘肃城乡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新征程、新作为、新气象。
6月20日,在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旅行商大会旅游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与兰州市榆中县政府、德清县西坡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额约25亿元的栖云山李家庄田园综合体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本次签约仪式上资金体量最大的项目。
7月5日,在第二十四届兰洽会平凉市投资环境推介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与平凉市泾川县签订了总投资30亿元的大云寺、王母宫大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合作协议。
同时,一批新项目进入立项、尽职调查、可研论证、决策咨询阶段。多个重大合作协议的签订和项目前期工作的落地,标志着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田园综合体、特色乡镇、乡村文旅等乡村振兴产业培育和战略转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前身是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甘肃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有限公司。2015年8月19日,根据企业转型发展实际,经省政府批复同意,企业更名为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推进甘肃城乡发展的国有企业。
进入新时代,在省委省政府带领下,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围绕省政府赋予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职能,以打造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涵盖融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服务的“效益一流、人才一流、管理一流、文化一流”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为愿景,坚持“为人民美好生活补短板、为新兴产业发展作导向”的发展理念,坚持融资投资与建设运营相结合,政府公益和市场开发相结合“四轮驱动”总体战略,发扬“守正出新”的企业精神,立足政府资本孵化器、银行信贷稳压器、投资商、开发商、运营商、发展商“六位一体”功能定位,大力实施产融结合、城乡融合、人才强企、项目强企、阶段性持股、全产业链发展“六大战略”,坚持不懈向战略管理、结构调整、开拓创新、国企改革、企业党建、企业文化六个方面持续发力。践行“聚焦主业、发挥优势、服务大局”的企业宗旨,聚焦基础建设主业,发挥人才优势,服务工业强省大局;聚焦城市服务主业,发挥行业优势,服务全省绿色发展大局;聚焦乡村振兴主业,发挥功能优势,服务全省脱贫攻坚,努力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新的贡献。
面对未来,甘肃城乡发展的机遇在哪里?挑战又是什么?如何更高质量地推进乡村振兴?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又将担当怎样的使命?有着怎样的战略和思路?围绕这些问题,日前,记者采访了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明寿。
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明寿接受每日甘肃网专访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的个人履历,您是一个从县、市党委、政府多个岗位上的领导干部走向省级国有大型企业管理和领导岗位上来的。我们想知道,在党委、政府岗位工作的经历和积淀对您后来从事国有企业管理带来哪些优势?
王明寿:我与企业有缘。1987年我从西北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被甘肃省委组织部选调到古浪县财政局的企业财务股工作,从此与企业有了不解之缘。之后,在共青团武威地委做过青工干事、宣传干事。1997年,我到古浪县委先后分管宣教口与党建和城市经济工作。2008年,我到定西市政府分管工业、交通、劳动与社会保障和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之前在负责县、区全面工作过程中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使工作理念、思路、重点与国有企业经济相关联。所以,多年来我的工作中多了一份与企业有关的经济工作情结。我有幸经历了从企业外部到企业内部不同角色的转换,亲身体会了从政府视野到企业视角两个不同界面的反差,使我对此似乎找到了一种开朗打通的感觉。
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公司联手西坡集团促进榆中县 栖云山李家庄田园综合体项目提质提速——集团公司、榆中县政府、西坡集团在丝绸之路旅行商大会上成功签约
记者:沐浴新时代的春风,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城乡发展集团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王明寿: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主要有:一是我们承担的职能与国家和全省发展的重点契合,有政策优势。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继续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入实施 “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国家将继续加大惠民领域投资,国家未来3年新增棚户区改造1500万套,共有产权租赁住房建设和推广的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建设、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和建设等城乡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巨大。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棚改安居工程建设,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构筑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通道和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统筹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和特色村镇建设,扶持建设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等目标任务,集团公司作为政府民生工程建设领域的投资平台,这些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利好,围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与棚户区改造等实施项目大有可为。
二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短板要素与集团公司基础优势对应,我们具有平台优势。全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资金缺口量大。全省大部分市州、县(市区)融资需求旺盛,但是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方式落后,总体能力不强。集团公司良好的资信等级及授信条件为拓展市场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增强了集团公司竞争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为创新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是集团公司还具有不可多得的行业人才优势。公司由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建设起家,以省级投融资平台公司立足,是全省唯一一家以住房和城乡发展为主导方向的专业化公司。公司各级管理层及技术人员长期从事工程管理、城市建设管理及财务资产管理,在投资管理、项目运作、施工管理、企业经营方面经验丰富,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同时我们立足政府投融资平台,发挥投融资功能,初步具有了实业投资、金融投资和资产经营的基础,为形成资产资本化业务运作模式创造了条件。因此,宏观政策环境、党和政府的要求既是我们作为功能性国企应主动承担的责任,更是我们作为市场化经济主体应牢牢把握的商机。只要我们以坚定的政治觉悟,承担政府投资主体责任,做到与大局同向合拍,与政策同频共振,与政府同心协力,当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排头兵,集团公司的发展前景就十分光明。
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与榆中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从集团公司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来讲:产业培育、战略转型的任务艰巨繁重。
一是市场主体竞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导的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逐步推进,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国企的政策性垄断将被加快打破,为集团公司立足保障房建设、城乡基础建设、代建职能,市场化运作,开展相关多元发展带来了挑战,必须探索形成其他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产业体系构建方面,随着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任务体量下降,新的业务项目储备不够,集团公司当前经营发展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如何找准定位、加快形成主导产业,拓展新的经营领域,探索新的经营业务,加大投资强度,是我们遇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难题。随着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基础建设资金重点投向发生变化,人民群众的需求结构日益多样化,需求层次日益多元化,消费热点、消费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兼顾城乡建设、统筹投资融资、开拓乡村市场,是我们战略抉择的“设计思路”。在住房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融资投资与规划设计、工程承包、代建、开发功能相结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我们大有可为的“建筑工地”。寻求新的增长空间和增长途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构建产融结合的企业产业体系,强化新一轮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一项事关长远的“战略工程”。
三是发展资源占有方面,随着土地资源的日益紧缺,重大项目落地受到瓶颈制约,在实施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棚户区改造中争取主动,扩大业务范围,挖掘潜力,整合资源,延伸开发,是我们积累实力、开拓市场的基本出路。拓宽渠道,通过建立投资基金、发行企业债、公司债以及中期票据等渠道筹集资金,进入政府鼓励和重点发展的领域扩大投资是我们走出困境、继续前进的基本支撑。
四是现有资产的盘活问题,要加快消减资金占压。目前保障房项目应收回购款余额较大,巡视整改期间与有关地方政府达成的资金回笼协议在落实上还需加大工作力度。
五是人力资源匹配方面,要加快解决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打破常规招贤纳士,着力解决资本运营、战略管理等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
总体来讲,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只要我们冷静思考,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准确判断发展方位,挖掘发挥基础优势,审时度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就一定能够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明寿一行调研基础设施开发公司工作
记者:刚才您介绍到,甘肃省城乡发展集团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阶段。那么城乡发展集团在转型跨越中的功能定位发生了怎么的变化?
王明寿:集团公司从成立以来,省政府赋予了承担政府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方面的三大职能和投资与建设的双重任务,承担了类财政、类金融、类投行性质的经营业务和承包代建、开发建设、运营发展的特色功能,所以集团公司要彰显“政府资金孵化器、银行风险稳压器和投资商、承包商、开发商、发展商”的角色特征,充分发挥国有投资企业的平台作用,以投资开发为主,以产业链延伸为重,把控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实现“六位一体”全产业链发展。
要发挥孵化器作用,凸显资金的政策性、公益性,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发挥稳压器作用,更加注重资金运作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要发挥投资商的功能,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充分体现政府政策导向和投资意图。要发挥承包商的功能,充分利用政府公益性项目资源优势,加快资质建设,围绕代建职能,发挥从事建筑行业人才、管理、经验优势,大胆探索bt、bot、tot、epc、db、ppp等模式。
要发挥开发商的功能,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探索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合作、合作建房等开发模式,探索保障房建设、城乡基础建设产业链中设计、监理、承包、建设、开发并举的商业模式,既要以乙方视角优化项目服务,保证建设质量,更要以甲方的思维开拓市场谋划,注重项目效益,开发好的项目。要发挥发展商的功能,在增强企业软硬实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城市经营,以探索盘活经营城市资产和资本运作为核心,大力整合城乡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等优质资源,以资产为纽带,积极开拓经营性项目,开拓经营城市、服务城市业务,以长期投资或长期租赁收益作为公司盈利模式,追求长期稳定的回报方式。
记者:刚才您介绍了城乡集团新的功能定位,那么按照“六位一体”功能定位,我们在转型发展中的路径选择上是怎样考虑的?
王明寿:在路径选择上,我们坚持产融结合发展。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实现实体产业和金融产业共同发展。立足政府投融资平台特殊角色定位,积极构建投融界+实业界跨界模式,让金融为实业服务,逐步探索与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多途径合作方式,实现产融结合。加快构建具有鲜明的产融结合特点的特色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抓住主要任务,拓展主营业务,做强支柱企业,促进业态创新,探索多元化发展的路子,始终坚持做强基础设施、做大城市服务、做优乡村振兴,努力打造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集规划设计、融资投资、承包代建、开发运营、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企业,沿着产融结合的发展道路,朝着一流企业的发展定位阔步前进。
在路径选择上,我们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推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更是集团公司的使命担当和基本路径,更是发展的主题与主线。我们坚持以机制创新为核心动力,以产业融合为重要抓手,以农村生产要素半市场化发展阶段为契机,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城乡融合、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中主动出击,强化对乡村要素的�...